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成立于1995年的浙商期货转眼间已走过第28个年头。多年来,浙商期货秉持“让期货更简单”的理念,以研究为核心驱动力,稳健经营、用心服务,已经发展成为行业领先的大型综合类期货公司。
未来,浙商期货将继续推动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各项工作,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贡献“浙商力量”。
A 守正创新 驱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回顾浙商期货20余年的发展,“创新”二字无疑是其快速成长的首要秘诀。1995年,浙商期货的前身——天马期货在杭州成立。浙商期货董事长胡军告诉记者,“当时公司还是一家规模比较小的期货公司,在全行业180多家期货公司中,大概排在150多位,基本是行业最末端的公司,能开展的业务也有限。”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浙商期货现在已成为行业内一流的期货公司,不仅拥有2家子公司、8家分公司,营销网络更是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全国经济发达地区,还可通过香港子公司服务海外客户。“今年审批下来的基金代销牌照,使得我们能够开展的金融业务更加多样,能够满足客户不同的投资需求。”胡军说。
在她看来,能取得当前的成绩,与浙商期货清晰的战略定位息息相关。据了解,2007年,天马期货被浙商证券全资收购后,在获得了资本加持和业务协同的同时,正式更名为浙商期货。公司将“浙商精神”与企业发展深度结合,明确了“以研究为核心,以技术为实现手段,服务四类客户,深耕十大业务条线,打造研究型衍生品综合服务商”的发展战略。与此同时,秉持合作共赢、成果共享的文化理念,浙商期货还对标实力雄厚、业务成熟的期货公司,坚持在“新”字上下功夫,精心制定公司新制度,抢抓上市新品种的机遇,探索新业务。
近年来,伴随期货市场的发展,浙商期货始终走在行业创新的前列。2007年,浙商期货首创行业实名制开户制度,为全行业提供经验;2010年,公司又开出国内首单股指期货账户,获得市场的广泛关注;2013年,成立行业首批风险管理子公司——浙期实业,如今浙期实业基差、场外和做市商三大业务都取得了长足发展;2015年,成立浙商国际金控,目前该公司已参与IPO项目10个、发行境外债项目16个,债券北向通和QFII业务也先后落地;2018年,浙商期货自主研发的期货交易App——浙期汇正式上线;2022年,集期货研究和数字技术于一体的浙期汇App(智库版)重磅推出;2023年,一体化企业风险管理平台——企智汇投入试运行。一次次创新,推动公司稳步发展。
B 实干笃行 勇担护航实体使命
业务模式的创新,除了与期货行业的整体向好相关外,更与期货行业与实体经济结合紧密度相关。近年来,随着期货行业制度越来越完善,期货行业与实体经济的结合程度也越来越紧密,尤其是随着套期保值、场外期权、基差贸易、“保险+期货”等多种模式的应用与推广,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希望通过参与期货市场降低企业运营风险。
期货公司是连通期货市场与实体经济的桥梁。多年来,浙商期货在普及期货知识、推广期货工具的同时,深入调研了解企业实际需求,结合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积极探索,为实体企业提供价格风险管理方案、经营风险解决方案、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等可伴随企业成长的金融保障服务。
以近几年多次被中央一号文件提及的“保险+期货”模式为例,浙商期货是最早推动并实践该模式的期货公司之一。胡军表示,这一创新模式的出现离不开行业对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度洞察。
据胡军介绍,在该模式出现前,按照传统服务模式和理念,期货市场根据现货行业需求,上市了许多涉农期货品种,由涉农企业或农户根据自身情况,对农产品进行期货套期保值。但在实际应用时,涉农企业对套期保值、场外衍生品等工具认知不足,也无法研判价格走势,更谈不上熟练运用这些工具来管理风险。
2013年,为真正解决农业生产中长期存在的“多收了三五斗”谷贱伤农的历史难题,浙商期货团队开始在黑龙江省嫩江市开展农业调研,并尝试利用期货行业专业优势和期货风险管理的独特功能,创新性地将套期保值嵌入保险产品中,设计新型的保险产品,方便农户使用,解决企业和农户对期货工具专业性认识不足的难题。
浙商期货产业研究所所长蓝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具体来说,“保险+期货”的助农模式,是通过利用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实现价格风险转移。一旦农户遭遇市场价格波动,触发价格保险赔付条款,将由保险公司赔付亏损,而保险公司将价格风险再二次转移至期货公司,最终转移到期货市场,切实保障了农户的种植收益。
同时,他表示,“在‘保险+期货’项目里以保费补贴的形式将钱给到农户,是对国家农业补贴政策的一种市场化补充,既不会影响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也不会出现非市场行为的‘养懒汉’现象。”
据悉,作为“保险+期货”的首创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之一,多年来,浙商期货全心全意助力农业发展,落地了“保险+期货”“武城模式”“从江模式”“衢州样板”等标志性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助农经验。其中,浙商期货的新疆阿克苏棉花项目入选了《中国企业精准扶贫50佳案例(2018)》,山东武城玉米项目更是入选了第三届全球减贫案例。
据了解,自2016年开展“保险+期货”项目以来,浙商期货累计开展项目350余个,覆盖全国24个省区市,为280万吨农产品现货承保,累计保障金额达95亿元,为服务农业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可推广、可持续的道路。
除此之外,近年来,浙商期货积极响应产业诉求,结合期货研究的突出优势,用含权贸易熨平钢厂价格波动、用交割服务破解碱厂库存难题、用场外期权锁定化工企业经营利润……切实推动以金融活水润泽实体经济。
不过,胡军告诉记者,现在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局限于传统的商业模式,以赚取加工费和买卖价差为主要盈利模式。特别是近几年,在日益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下,大宗商品相关领域的实体企业面对国内需求不足,产业迭代升级,商品价格、利率汇率剧烈波动等挑战,以粗放型生产加工方式、利用信息不对称赚取贸易差价为盈利模式的企业经营大起大落,传统产业企业、小规模企业和弱资本企业面临生存挑战,迫切需要转换经营模式,用先进的理念管控经营全过程,实现稳定经营。
胡军表示,“近年来,我们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企业存在一些共性问题:缺乏对大宗商品价格、利率、汇率预判的研究逻辑体系,缺乏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全流程管控,缺乏企业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队伍等。”
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的期货市场需要与实体企业更紧密融合,才能真正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胡军认为,期货行业只有进一步深入实体企业,与企业共同寻找解决上述实际问题的方法,把自身融入到实体中去,才能在帮助实体成长过程中,找到行业的存在价值。
总的来说,胡军表示,作为省属国有金融企业,浙商期货将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牢记金融服务实体的初心使命,不折不扣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未来,浙商期货将继续推动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各项工作,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贡献“浙商力量”。
C 数智赋能 让期货更简单
近年来,浙商期货还十分关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金融行业深度融合。
日前,浙商期货的市场调研团队走进河北省企业一线,对当地废钢市场的到货量、库存量、补库需求等多个数据进行现场采集;在浙江杭州总部的研究团队收到一线数据后,结合市场公开信息、宏观数据等指标,用科学的研究逻辑予以推导,形成策略报告;公司的技术开发团队,将专业的研究报告进行可视化变形,最终向市场输出。这是浙商期货在期货品种研究方面的典型场景,也是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让期货更简单的真实写照。
据悉,近年来,浙商期货以数智化赋能研究,建立了基于浙商研究体系、行业领先的大投研数据库,用数智化手段实现了数据可视、逻辑可视、模型可视,得出宏观经济研究、品种趋势预测、对冲模型建立三大研究结论。
在此基础上,浙商期货推出了三大数智化平台:“浙智汇”推动公司整体的高效运营,“浙期汇”App成为客户随身自备的专业行情分析和交易软件,“企智汇”一体化风险管理平台助力实体企业稳健经营。
其中,基于知识图谱的期货智能投研平台,曾荣获人民银行“2021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二等奖。据项目主要负责人、浙商期货副总经理杨胜利介绍,开发该平台是对传统投研模式的优化和革新,是实现期货研究数字化、智能化的一次大胆实践,通过夯实投研数据基础,聚集行业资源和行业数据,提升了公司研究数据的获取和处理能力,提高公司投研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据了解,该平台具有投研数据全、信息处理快、输出方式多等诸多优势,实现了科技与场景的深度融合,为研究员拓宽了投研体系的广度和深度,也可为专业投资者、投资机构和实体企业提供千人千面、千企千面的投研服务。
实际上,通过研究逻辑可视化、关键指标可量化,可对品种长中短期行情趋势动态跟踪,对未来价格走势分析预测,辅助企业制定套保和采销策略以应对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风险,为企业提供风险管理服务支撑,提升套期保值工具的有效性,为企业生产经营保驾护航。同时,平台通过产业链搭建服务链,及时发布第一手调研数据和研究资讯,帮助解决产业数据不及时、不透明、不对称的问题,为产业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体系,积极发挥期货配置资源的主观能动性,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服务。
2023年,正在试运行的“企智汇”是浙商期货近几年为帮助实体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的有益探索。该平台汇集了企业经营头寸梳理、套保策略形成、风险跟踪分析、财务绩效评估等功能,实现策略执行流水线化、财务风险管控可视化、监控预警实时化。
胡军告诉记者,“通过这款软件,我们改变了过去全市场没有金融衍生品业务信息系统的历史,实现现货、期货、研究、策略、决策、执行、监测、评价等全流程覆盖,帮助企业解决价格研判、流程管控和专业团队建设等实际困难。企业生产经营和风险管控的质量提升了,实体经济才能更高质量发展,产业链供应链才更有韧性、更安全。”
与此同时,浙商期货还希望通过这一服务模式的探索,为期货服务实体经济先行先试积累实践经验,让行业华体网机构参与到助力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中来,体现行业的核心价值观,促进期货行业与实体企业共成长,践行期货行业的人民性。
D “三同文化”引领
营造创先争优氛围
文化兴则企业兴,文化强则企业强。多年来,浙商期货始终把文化建设和廉政建设作为公司重要软实力,秉承集团“家”文化,大力弘扬同创、同享、同成长的“三同”文化。
据悉,公司除了定期组织学习、体育、艺术等活动,丰富业余生活,增进交流互动,不断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获得感外,还大力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构建完善的培养体系和科学的职级制度,稳定公司人才队伍。
据胡军介绍,以公司产业研究所所长蓝旻为例,2015年蓝旻研究生毕业后,入职公司研究所,从事农产品研究工作。当时正值“保险+期货”业务模式的起步期,在公司及研究所的带领下,他走遍了新疆、河南、山东、海南、重庆等全国多个省份,调研农民需求、探索服务模式、优化项目流程。随着项目经验的积累和专业知识的增加,他也从懵懂青涩的应届生成长为国内“保险+期货”领域的专家。
8年来,蓝旻带领团队走遍祖国大江南北,共开展涉农项目350余个。2023年,蓝旻在浙江省金融促进共同富裕创新实践大赛中荣获“优秀主创人二等奖”。日前,中央电视台《新闻周刊》栏目还就农业保障这一主题对蓝旻进行了视频采访。
此外,浙商期货始终坚持合规分类管理,根据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确定廉洁风险点、规范性要求,梳理岗位行为规范汇编;按照行业规范,结合期货实际,修订《员工手册》,完善廉洁自律、合规守信等相关规定,不断扎牢“不能腐”的笼子。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廉洁从业规定》、《廉洁从业实施细则》以及公司相关制度的行为,坚持从严处理,充分发挥违规惩戒的警示教育作用,切实形成“不敢腐”的震慑。定期开展廉洁自律专项检查,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止关键岗位、重要业务及关键环节违规违法。用好浙江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优势,完善升级技术手段,为监管监控提供有力保障。
浙商期货还坚持把“三同”文化和廉洁文化嵌入公司的合规风控、专业服务、业务流程中,纳入激励评价体系中,使文化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评价”的制度条文,推动文化落地,吹响公司向行业头部迈进的奋进曲。
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国有企业高质量的发展。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只有发挥党组织在国有企业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使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六个力量”。浙商期货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持续推进公司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提高公司的竞争力、抗风险能力,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浙商期货深入践行的“三同”文化,推动着公司的战略制定、业务拓展和组织管理,促进着公司与股东、客户和员工的关系,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浙商期货将持续结合行业发展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瞄准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的要求,以公司业务稳健增长为抓手,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推动期货市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